《水浒传》中,征讨方腊的故事情节成为许多读者心中难以释怀的遗憾。回想起梁山好汉征辽、剿灭田虎、讨伐王庆的那些年,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他们总能披荆斩棘、凯旋归来。然而一到征方腊,昔日所向披靡的英雄们,仿佛失去了昔日的锋芒,战绩惨淡,仿佛金身不再坚不可摧。
其实,读者并非完全无法接受梁山好汉的败绩。毕竟《水浒传》是一部历史小说,施耐庵也不能为了捧高这些虚构的人物而刻意篡改历史真相。如果梁山英雄们在之后的战役中继续连战连胜,恐怕连金国都该被他们灭了。因此,削弱梁山好汉的力量是合理的历史设定。但读者难以容忍的是,他们的死法缺乏逻辑,毫无章法,让人觉得荒唐可笑。
比如书中提及的这七位好汉,他们各个技艺高超,却在关键时刻完全不用自己的绝技,反倒主动暴露弱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行为让人难免觉得他们的行为愚蠢至极。
展开剩余76%例如,书中有一首赞颂张清的诗句:“锦袋石子,轻轻飞动似流星。不用强弓硬弩,何须打弹飞铃。但着处,命归空。东昌马骑将,没羽箭张清。”张清虽是后期登场,但实力却在梁山众将中位列前茅。他的厉害之处并非单纯的枪棒功夫,而在于那招令人闻风丧胆的飞石绝技。初登场时,他一人连打梁山十五员头领,风头一时无两,就连五虎将之一的董平、关胜都难以招架。他在中远距离作战中几乎无敌。
再说董平,外号“双枪将”,有着这样一首描述他的诗:“两面旗牌耀日明,锼银铁铠似霜凝。水磨凤翅头盔白,锦绣麒麟战袄青。一对白龙争上下,两条银蟒递飞腾。河东英勇风流将,能使双枪是董平。”他的威风主要依赖于手中的双枪,枪法出神入化,威震四方。
董平与张清这对组合,本应是无敌的存在。可令人惋惜的是,在原著中这两位高手竟以如此荒唐的方式死去。董平在独松关被敌方火炮炸伤了手臂,失去一臂的他双枪威力大减,但仍不服气,执意要去报仇,并叫上张清一起前往。
独臂的董平硬要上阵已属愚蠢,张清更是糊涂,他没有运用招牌飞石绝技,反而选择与敌人拼枪法,结果一枪扎进树干拔不出来。敌将厉天闰见状,顺势一枪刺杀了张清。试问此刻张清若发挥飞石绝技,厉天闰和张韬又怎能轻易胜出?
史大郎史进,号称“九纹龙”,光听名字就让人觉得霸气十足。作为书中第一个登场的梁山好汉,读者自然把他视为主角人物。史进武功不俗,早年间甚至与鲁智深交手过几招,上梁山后被宋江任命为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足见其统帅能力。
然而他的结局却令人唏嘘。昱岭关一战,他带着陈达、杨春等六名头领前去巡逻,没想到遭到埋伏。书中描写道:“飕的一箭,正中史进,攧下马去。五将一齐急急向前,救得上马便回。又见上顶上一声锣响,左右两边松树林里,一齐放箭。五员将顾不得史进,各人逃命而走。”最后六员将领全部被箭雨所困,命丧敌手。
史进虽有将才,却被安排做哨兵巡逻,甚至深入敌方城门底下,暴露在箭雨之下,这实在是自投罗网。方腊一方守将当然不会讲究江湖义气,他们用尽手段,正中下怀。史进等人的行为几乎是送死。
水泊梁山的强大,一部分得益于险要的地理位置,依山傍水形成天然屏障,难以攻破;另一部分则是有众多水军高手,比如张顺、张横、阮氏三雄、李俊等水军将领,他们的存在让朝廷攻打梁山难上加难。
不过,梁山并非所有头领都擅长水战,甚至有不少旱鸭子,比如施恩、孔亮、侯健、段景住这几位。
施恩,号称金眼彪,武功平平,书中表现机会寥寥。但作为步军头领,他的战斗力总比普通士兵强些。孔亮与施恩差不多,武功也不出众,更多靠“宋江徒弟”的身份撑面子。两人都是步军头领,胜在组织杂兵作战,但一旦扯上水战,立刻成了累赘。
常熟一战,宋江竟莫名其妙地派施恩和孔亮去打水战。书中写道:“(宋江)随即便拨李大官人带同孔明、孔亮、施恩、杜兴四个,去江阴、太仓、昆山、常熟、嘉定等处,协助水军……水军头领,都回苏州,诉说三阮打常熟,折了施恩,又去攻取昆山,折了孔亮。石秀、李应等尽皆回了,施恩、孔亮,不识水性,一时落水,俱被溺死。宋江见又折了二将,心中大忧,嗟叹不已。武松念起旧日恩义,也大哭了一场。”
这情节简直让人啼笑皆非。宋江作为大哥,居然不清楚手下水军头领的水性如何?让不会游泳的步军头领去打水战,这不就等于派厨师去当将军吗?宋江的“叹息”显得十分虚伪。
类似的闹剧在攻打杭州时又上演。侯健是裁缝,负责衣甲补给,段景住是马夫,专管马匹。这两人根本不识水性,却被宋江派去参加水战,结果只能溺水而亡。
书中描写:“侯健,段景住不识水性,落下去淹死海中,众多水手,各自逃生四散去了。”
这也难怪许多读者吐槽《水浒传》最后几回难看,问题并非梁山好汉命运凄惨,而是剧情安排毫无逻辑,人物智商似乎全线崩溃,让人看得哭笑不得,既可笑又令人惋惜。
发布于:天津市高开网配资-便捷股票配资-炒股加杠杆软件-配资网之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