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着“送福利”的幌子,用米、油等礼品,诱骗老年人办理“幽灵手机卡”,再利用“猫池”设备,批量注册虚假账号,非法牟利176万余元。记者从上海奉贤警方获悉,一起利用“猫池”设备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案件成功告破,这条瞄准老年人的黑色产业链随之揭开。
据悉,“猫池”是一种新型网络通信硬件设备,能将传统电话信号转化为网络信号,其本是为企业提供便捷通信的合法工具,却成为不法分子批量获取公民信息的工具。
奉贤警方收网抓捕现场
去年5月起,一些身着某通信公司制服的工作人员出现在奉贤区多个村镇的街头。“通信公司做活动,免费送米送油”——喇叭里循环播放的宣传语,吸引了不少老年人驻足。
“只要带身份证来拍照、做人脸认证、办张电话卡,就能领一桶油或一袋米”,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夏某、陈某热情地向老人们介绍:“这卡不需要您真用,我们就是为了完成公司下发的开卡指标,办完就没事了。”
为了打消老人们的顾虑,江某还拿出一张电话卡,当着老人的面掰断:“您看,卡都销毁了,不用担心您名下的卡被拿去实施犯罪行为了。”不少老人信以为真,纷纷拿出身份证办卡。
他们不知道的是,江某只是通信公司聘请的第三方手机卡推广人员,夏某和陈某是其雇用的员工,他们穿的工作服都是从网上买来的。
事实上,老人们办理的实名注册手机卡,早已被江某等人调包——被掰断的只是一张假卡,真的手机卡已被截留。
那么,这些被截留的手机卡有何用处?根据警方调查,2024年5月下旬至今年4月间,江某在位于奉贤区的住处架设“猫池”设备,将截留的手机卡逐一插入,后将手机号码以20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给张某等人。
张某再联合上家远程操控“猫池”设备,用这些手机号码注册抖音、微信、支付宝、小红书等网络App账号,而后通过出售实名账号等方式谋取利益。
掌握相关证据后,警方果断收网,将江某、张某等7人一举抓获,当场查获“猫池”设备100台、截留的手机卡2万余张、电脑40台及大量公民信息台账。截至案发,江某累计截留并出售实名手机号6300余个,非法获利176万余元;张某通过倒卖账号获利14万余元;夏某、陈某分别从中获利8万元、2万元。
警方查获大量被截留的“幽灵手机卡”和“猫池”设备
据办案机关介绍,江某、张某等利用“猫池”养卡,大规模注册虚拟账号,严重威胁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而夏某、陈某明知江某将手机号出售给他人注册社交账号,为了利益沦为犯罪链条的一环。目前,江某、张某、夏某等7人已被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法提起公诉。
此案的侦破,不仅捣毁了一个非法牟利的犯罪链条,也暴露出多重社会风险。首先,犯罪团伙利用免费送福利的幌子瞄准老年群体,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非法采集、利用,凸显了该群体缺乏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其次,相关企业对第三方推广人员存在管理失范问题,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
“老年人应警惕‘免费送礼品’‘完成指标办卡’等街头宣传,切勿因小利轻易提供身份证、配合人脸认证或办理电话卡,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奉贤警方表示,老年人若发现名下出现陌生手机号、收到不明APP注册短信,或遭遇疑似诈骗行为,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及时止损。
此外,警方还表示,相关企业应强化第三方推广人员资质审核,定期开展合规培训与巡查,杜绝冒名推广现象。“尤其是通信企业,应完善手机卡开卡、激活、使用全流程监管,建立异常开卡预警机制,从源头阻断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高开网配资-便捷股票配资-炒股加杠杆软件-配资网之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